醫藥國企改革混改進行時 多家藥企布局股權激勵
更新時間:2015-09-16 點擊次數:1393
根據本次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精神,到2020年,涉及國有資本的醫藥企業都將在國有企業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在這其中,今年包括國藥、哈藥、上藥等在內的上市醫藥國企都將完成過重大的混改、重組、部分管理層持股事項。 業內分析指出,由于醫藥行業屬于充分競爭行業,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大型醫藥企業基本全部為民營所有,市場化的運營模式必將是未來醫藥板塊所有企業的發展方向。國有醫藥企業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在資產體量上已經積累頗多,而本輪國企改革的目標,就著重強調了激勵考核制度改革、引入混合所有制、改管企業為管資本、加快整體上市、加大開放程度等內容。 醫藥國企改革成熱點 受財政投入增速放緩、醫保控費影響,近幾年來醫藥行業增速持續下行。據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數據,2014年醫藥工業銷售收入23325億元、利潤2322億元,分別增長8.27%和6.46%,十年來首現個位數增速,同比分別下降10.14%及3.91%,行業整體增速大幅放緩,其中醫保控費和招標限價是主要原因。 新業態沖擊下,行業競爭加劇。恒豐美林投資分析稱,從經營效率角度看,醫藥行業市場化程度較高,競爭較為激烈,醫藥國企的凈利潤率近三年維持在5%左右,遠低于同期民營企業12%左右的凈利潤率;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看,國企總體利潤占到A股的70%,但市值占比僅54%,國企相對于民企有一定的估值折價。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認為,醫藥國企在研發能力、對現有資源的利用率、人員產值上都要弱于民企。從整體來看,醫藥國企的利潤水平低于民企。而在恒豐美林投資看來,目前整個國有醫藥企業的經營效率面臨兩極分化的局面,其中一些國有醫藥企業因自身體制不靈活、員工激勵不到位,從而造成企業所有者與經營管理者發展利益不一致,極大地影響了企業的經營效率。 中信建投證券則認為,醫藥國企長久以來歷史負擔過重、運營效率偏低、盈利能力不強的局面,有望通過新一輪國企改革迎來內生和外延的雙重改善。 公開資料顯示,醫藥行業國有企業戶數大約823家,資產規模1728億元左右。2014年我國醫藥工業企業規模*20位企業中,有6家是國有企業,包括廣藥集團、華北制藥、華潤醫藥、哈藥、天藥集團等。而在A股醫藥上市公司中,有48家國企性質的公司,其中,央企(國藥系、華潤系、通用系)8家,地方國企(上藥系、天藥系、太極系、哈藥系等)35家,校辦企業(清華、北大、中大等)5家。 在此之前,國務院國資委確定6家央企進行的“四項改革"試點中,國藥集團是*一家醫藥企業。資料顯示,國藥集團是國內規模zui大、產業鏈zui全、綜合實力zui強的醫藥健康產業集團。目前,國藥集團旗下擁有11家全資或控股子公司和國藥股份、國藥一致、天壇生物、現代制藥4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國藥控股、中國中藥2家香港上市公司。 混改成主要方向 市場化的運營模式必將是未來醫藥板塊所有企業的發展方向。本輪國企改革的目標,就著重強調了激勵考核制度改革、引入混合所有制、改管企業為管資本、加快整體上市、加大開放程度等內容。 結合國內醫藥板塊的實際情況,恒豐美林投資分析,醫藥國企的改革將主要體現為三大方向,混改,引入民營或外資戰投,改善企業管理,建立市場化的企業管理制度;整合與剝離:改善現有國有資產的布局,實現資源的整合;股權激勵:推進高管和員工持股,綁定核心利益群體,激發企業潛力。 根據《指導意見》,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中提到“引進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其中表示,鼓勵非國有資本投資主體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股權置換等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資擴股以及企業經營管理。 國藥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國藥股份一位內部人士透露,作為國藥集團改革*試點的國藥股份,已經將混改方案提交給相關部門。相關部門回應,這份方案將于11月份獲批。“這份方案的重點在于推出高管的激勵方案,對于普通管理層及其子公司基本沒有太大影響。"該人士說。 國藥股份發布的半年報顯示,早在2011年3月,國藥集團承諾將以國藥控股作為醫藥商業運營的zui終*平臺,積極推動其內部與國藥股份的業務和資產整合,爭取5年內在條件成熟時,盡快全面解決與國藥股份的同業競爭。 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除了上述央企派系的國資改革,地方的國企改革步伐也在不斷推進。據悉,目前已經有25個省份公布了國企改革方案,相關配套政策也已制定完成。 如佛慈制藥作為甘肅省國資委旗下上市公司,其內部人士在券商組織的會議上表示,公司正在謀劃國企改革具體實施的方案,而且表示在今年內肯定會有結果。而上海醫藥一位內部人士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上海醫藥也一直想做股權激勵機制,但因為頂層設計沒出來,沒有明確的方向。